來源:瀟湘晨報
十年前,浙江大學提出了一個讓人激動的概念——智慧校園,在這幅藍圖中,校務管理透明高效、校園生活方便周到、網絡科研創新發展。十年間,各種智慧校園產品如雨后春筍般涌入市場,然而,學校以高價購入的高端智能產品,最終卻只淪為了高科技擺設,成為校園中的信息化“花瓶”。在這樣的語境下,國家于2018年發布了標準《智慧校園總體框架》(Smart campus overall framework)。兩年過去,很多事情都在向好的方面改善,但仍有許多問題沒有得到本質上的解決。
智慧校園,想說愛你不容易
在理想的藍圖中,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化校園依托應用服務系統,將教學、科研、管理和校園生活進行充分融合,流程簡化、生活便利。雖然大部分學校目前已經完成了基礎部分的應用服務系統搭建,但部門間的數據信息無法共享,“信息孤島”問題凸顯,一旦出現學籍、人事變動,各部門信息難以統一,若產生信息漏洞將會導致一系列突發情況;學校也缺乏信息的集中展示與應用平臺,各部門應用服務系統獨立、部門間缺乏協同配合,無法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學生在校申請服務需要填報大量信息并上交給不同部門,老師統計工作量、科研情況要登錄不同的系統,不能一鍵獲取所有數據,流程繁瑣、手續復雜、數據分散,學校更無法掌握整體數據情況,也就無法掌握校園管理的整體面貌,導致治理效率低下,各個應用服務系統也沒有發揮出最佳效益。
總而言之,各學校在智慧校園建設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流程繁瑣、數據處理能力欠缺。而造成這種局面的本質原因,是多數學校“重建設、輕應用”,對“智慧校園”的認識僅停留在形式上。
以時下火熱的“5G進校園”為例,當下在學校的應用僅停留在信號覆蓋,所謂的“5G虛擬教室”被老師當作普通教室來使用,并沒有實際解決學校在管理和教學中的問題。這些5G教室裝修極具科技感,觸屏黑板、多媒體桌椅應有盡有,甚至連窗簾都是感應式的,但“科技感”并不等同于科技,真正的“智慧校園”建設需要能切實解決問題、服務師生的技術。如果不能對教學質量產生實質影響,那么只能稱為“校園一景”,起到的只是美化校園的作用。
很多學校為追趕5G潮流,還推出了虛擬卡服務,用二維碼就能在食堂吃飯、在校園中消費。這個技術看起來方便快捷、服務師生,其實使用起來并沒有實體卡更方便、高效。“而且虛擬卡不可控,容易被校外人員鉆空子,造成管理上的混亂。”北京理工大學信息化辦公室副主任康慨對數據猿記者表示。
其實“5G進校園”“5G教室”“虛擬卡”有很高的技術含金量,但無法解決實際問題,這些高端技術就是輕飄飄的名詞,毫無價值。就如同治病——沒有治療效果,再昂貴的儀器也只是廢鐵。當下的智慧校園建設也是如此,需要技術與需求精準對接,如果被“技術至上”的思維卡主,就會很容易陷在形式主義的怪圈中走不出來。這樣不僅會導致教育信息化投資產出比低下,也無法真正意義上促進教育改革、推動學習方式變革、提高教育質量。
俘獲“芳心”,需要解決“最后一公里”
如果說教育信息化從1.0走向2.0是質的飛躍,那么接下來轉化為3.0的過程,就是要想辦法攻破“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如何走完?首先要了解學校在智慧校園建設中的真實需求、想解決哪些具體問題。
北京理工大學屬于布局智慧校園建設較早的一批高校,多年對校園信息化的探索讓他們明白,智慧校園的建設就是在為學校治理能力的提升做有力支撐。這其中有兩個方面最重要,一個是流程簡化合并,另一個就是數據規范整合。尤其是數據整合的相關需求越來越旺盛,因為國家層面對數據的重視程度很高,學校也確實需要在這方面重點發力。
學校最關注的是治理能力的提升,因此要改變原有不科學的管理模式。以北京理工大學為例,多年來學校建設了大量業務系統,但是很多系統間的數據沒有被充分利用挖掘,且部門間信息流通不充分,業務數據多年被封存在各個業務系統中,需要進行統一清洗、管理,更需要平臺的統一管理和展示。“國內外市場上的數據可視化產品有很多,大到知名的Tableau,也有名不見經傳的BI產品,在多方考察之后我們覺得永洪BI平臺比較符合我們的預期”康慨告訴數據猿記者。在永洪科技等技術公司的助力下,北京理工大學實現了大部分業務系統數據資源的整合,初步實現了學校核心數據的可視化,在疫情期間也快速搭建了師生健康情況和線上教學系統使用情況的態勢感知平臺,為學校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具參考性的決策數據。
除了助推治理能力的提升,智慧校園還可以服務于現代化教學與管理,進而助推教學模式的變革。以永洪科技曾服務過的北京聯合大學為例,該校需要借助數據分析平臺來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服務,因此也需要一家真正懂教育的數據科技公司。在這樣的需求下,永洪科技以卓越的數據技術、對教育行業的深度理解及出色的交付能力又一次在市場上脫穎而出,獲得了北京聯合大學的青睞,合作完成了兩項科研項目。永洪科技的大數據平臺建設及數據分析服務,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提供了符合其職業規劃的個性化學習服務;同時也改善了北京聯合大學的教學質量。
對教育行業的深入了解來自于多家高校案例的合作積累。除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外,永洪科技還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體育大學、中國人民警察大學等百余所高校展開合作。具有更敏捷、更快速、更強大特性的永洪BI在高校教育產業信息化建設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得到眾多高校師生的認可。
智慧校園的最后一公里路,其核心在于技術的真正落地。只有真正懂教育行業、了解學校需求的企業,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獲得垂青。在未來的發展中,只有既懂行業、又掌握領先技術的公司,才能持續保持領先。需求才是王道,貼近需求,智慧校園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聯系人:周小姐,唐先生
手 機:13618719520,13508716087
郵 箱:ynpos@163.com
公 司:昆明方象科技有限公司
地 址:昆明五華區美麗家園美祥格8棟一單元4B